字:
关灯护眼
海棠书屋 > 历史小说 >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>第408章 两条腿走路

第408章 两条腿走路

作者:血狸奴更新:2023-08-10 03:13:45

    

!

郅都和张诩封侯,并没有出乎任何人的预料。

——这二人,一个是马邑战役的主帅,一个是马邑战役的‘首功’,如果他俩都不够格封侯,那马邑大捷,也就不再配被称之为马邑‘大捷’了。

至于郅都、张诩二人麾下的将官副手封侯,也勉强还算可以理解。

大王吃肉,小王喝汤嘛;

只是这七人当中,那唯一一位军衔为‘卒’的黄弩士,让长安街头平白多出了许多八卦杂谈。

有人说那弩士黄破奴,其实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卒,而是某位先皇遗留在民间的子嗣!

只是类似的事有损皇家威仪,天家不好直接承认,所以才借着这次马邑战役的机会,通过封赏的方式来弥补这位宗室私生子。

也有人说这弩士黄破奴,其实是当朝贾太后失散多年的手足兄弟。

——毕竟有先例嘛!

想当年,如今的太皇太后,还是太宗皇帝朝的皇后时,便同失散多年的兄弟窦长君、窦彭祖二人欢聚。

窦太后有失散的兄弟手足,那贾太后自然也不是不能有了。

什么?

你觉得很扯?

那就要说道说道当年,窦太后那两个手足兄弟,是怎么个事儿了。

说是太祖高皇帝年间,清河郡观津县窦氏生下一女,讳曰:窦漪房。

窦漪房上有一兄,讳:窦建,字长君;下有一弟,讳:窦广国,字少君。

窦父经历秦朝动乱,不远为乱世所波及,便带着家中妻儿老小隐居观津县,不问世事,过着清贫的垂钓生活。

日子就这么平澹的过着,直到窦父于垂钓时坠河而亡,原本还算勉强能过活的窦氏,瞬间便失去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。

窦母体弱多病,家中重担,便落在了家中长子:窦建窦长君的身上。

彼时窦建年幼,家中又是上有老母卧榻,下有弟、妹嗷嗷待哺,又汉祚新立,天下百废待兴,讨活路别提有多难;

无奈之下,终还是窦母含泪做主,将暂时无法为家中提供任何帮助的幼子窦广国,卖给县中豪强为奴,才总算让脆弱的家庭缓了一口气。

被卖给豪强为奴,窦广国的童年自也就算不上多么光明——被卖出去没多久,窦广国便被家主带去了宜阳的矿山,成为了奴隶中最苦命的矿奴。

而在观津县,凭借窦广国的卖身钱缓过一口气的窦氏,却依旧没能躲过坐吃山空,穷者愈穷的悲惨命运。

小儿子卖了,卖身钱吃没了,窦妇又抱病多年,无可奈何之下,就只能轮到女儿:窦漪房被卖出。

此时,已经是孝惠皇帝年间。

窦漪房心气很高。

至少在当时,窦漪房宁愿拼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,也不愿委身于豪强富户之中,成为一个兼力奴、舞姬,以及生育机器的苦命人。

于是,窦漪房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选秀,并最终幸运的通过筛选,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送入宫中,成为了吕太后身边的侍女。

窦漪房入了宫,领走还留下了一笔钱,窦氏又只剩下两张嘴,窦建只需要顾着病母,生存压力自是骤减;

不数年,窦母病故,孑然一身的窦建也不愿继续留在写作家乡,读作伤心地的观津,便外出闯荡。

至此,清河郡观津县窦氏,便算是彻底散了。

时间一点点过去,老大窦长君到处奔波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;

宫中的窦漪房则被吕太后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,去了代都晋阳。

老三窦广国,则从很小的年纪开始,便在宜阳的矿山经受人间的磨难。

直到窦广国二十岁那年,这兄妹三人的命运才有了一次重大的转机。

——窦广国二十岁当年,窦广国所在的宜阳矿山泥石倾泻,供矿奴们休息的整个窝棚,都被碎石、流泥掩埋。

上百矿奴死于非命,唯独窦广国因为年小力弱,在争抢铺位时被‘前辈们’排挤到了窝棚边缘,方得以侥幸生还。

出了这样的事,那上百冤魂的家人自是哭天喊地,要那矿主给个交代;

而当年买下窦广国,并带他前往宜阳挖矿的矿主,则最终选择离开宜阳这个是非之地,跑到长安避避风头。

天子脚下嘛!

就算有些亡命之徒要为死去的父亲、兄长报仇,到了天子脚下,也总得顾忌一些。

再者,在宜阳的矿山挖‘钱’挖了几十年,矿主也早已腰缠万贯;

经历如此磨难,矿主也颇有了些大彻大悟,便打算余生都在天下最繁华的都邑,享受自己前半生奋斗得来的劳动果实。

于是,矿奴中唯一幸存的窦广国,也随即跟着矿主来到了长安。

不知是不是对自己大难不死而感到庆幸,窦广国到了长安之后的第一时间,就寻有名的卜士占了一卦,以问前途吉凶,

谁知卦象却得出丕极泰来的卦辞,说窦广国非但不用再有性命之忧,反而还会在几日之内就摇身一变,成为皇亲国戚,并得封为侯。

对于这个卦辞,窦广国自是完全不信;

只是几天之后,当听说当朝皇后姓窦,并且是清河郡观津县人时,窦广国一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······

原来,在被吕太后赐给代王刘恒之后,窦漪房非但得到了代王刘恒的极尽恩宠,还先后为代王生下了二男一女;

而在吕太后驾崩那一年,汉室天下发生了近乎改天换日的剧变,曾经的穷王、恭王刘恒摇身一变,瞬间成了天子的主!

也不知是不是巧合:恰巧就在代王刘恒入长安承继大统前后,代王后吕氏,以及王后所出的四个嫡子,都不明所以的死在了代都晋阳。

于是,在来到长安入继大统的第二年,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元年,天子恒颁布诏狱:故代王后薨,子嗣亦绝;皇庶长子刘启英年早慧,才智过人,可继宗庙。

公子启生母窦氏温良淑德,可母仪天下······

就这样,于幼年时期失散,并天各一方的姐弟二人,便在命运的安排下于长安重聚——以截然相反,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极端身份诧异相会。

成为皇后之后,窦漪房对身份的骤变感到无所适从;

又恰逢诸吕之乱平定不久,不知有多少人趁着混乱尚未完全平定的档口,同代王一家子攀亲戚。

于是,当窦广国鼓起勇气出现在未央宫外,表示自己是当朝皇后一母同胞的幼弟时,宫门外的侍卫非但没有提起重视,反而对窦广国的自白嗤之以鼻。

——那段时间,不知有多少手眼通天的人,在打听过窦皇后的身世之后跳出来,说自己是窦皇后的兄长窦建、弟弟窦广国。

而在见过那群前仆后继的骗子之后,窦皇后已经从最初的惊喜,到后面的失望,再到忐忑······

最终,窦窦皇后甚至都绝望了。

所以当宫门外传来消息,说有一个自称窦广国,年方二十余,却浑身上下乌漆嘛黑,长的四五十岁模样的人找自己时,窦皇后只无奈的发出了一声长叹。

“知道我有个弟弟,就都要来做我的弟弟吗······”

如是轻喃着,窦皇后只绝望的摇摇头,示意中官往宫门外传个话。

——以何为证?

这个话,窦皇后在那几天的时间里,同无数人说过,只是从不曾得到过让自己满意的答桉。

只是这一次,命运,要跟窦皇后玩儿真的。

“请转告皇后:在我儿时,曾同皇后攀树采桑,不慎失足跌落。”

“当时我实在太过年幼,身子骨也太过瘦弱,一摔便坏了腿脚,在家中卧榻歇养了一个多月······”

当宫门卫带着这个消息来到椒房殿,窦皇后终于稍打起了精神。

确实有过这么一件事。

但窦皇后无法通过这仅仅一件事,就判断出来人的身份,究竟是不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国。

原因很简单:清河郡南部,尤其是以观津县为中心的方圆百里,是天下着名的桑甚产地。

就算那来人不是窦广国,只要打听到皇后的籍贯是清河郡观津县,便可以结合观津县‘盛产桑甚’的美名,编造出一个这样的谎言。

凡是生于清河郡的少年,有几个没爬上桑树采过桑甚?

又有几人没从树上摔下来,在家躺上个十天半个月?

拿不定主意,窦皇后最终决定:见一见这个‘窦广国’。

无论此人是真是假,都在见过之后再做出判断。

“我们是几岁分离的?”

“——皇后的年纪,民记不得了。”

“——只依稀家主曾说过:草民是在五岁的年纪委身为奴,之后不久,皇后便选秀入宫······”

一听这话,窦皇后彻底不澹定了。

世人只知当朝窦皇后,曾有过一个哥哥叫窦建,字长君;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,字少君。

就连着,都还是窦皇后托人去找时,所透露出的、仅有的信息。

窦皇后很确定:自己托人寻找兄弟手足时,并不曾透露这二人的年纪。

甚至若非自己成了皇后,恐怕连窦漪房的年纪,都仍还会是鲜为人知的秘密。

——窦漪房记得很清楚:弟弟五岁被卖给了豪强,之后不久便被带去了宜阳,据说是去挖矿;

而在弟弟离开之前,刚下定决心要参加选秀的窦漪房,也曾有过最后的诀别······

“还有什么事,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呢?”

听闻皇后此问,窦广国只不假思索答道:“民依稀记得当年,皇后要去郡衙报名选秀,而民也即将被带往宜阳。”

“于是,民于皇后在观津十五里亭的驿站生离死别,约定来日再会。”

“临别时,民用温水为皇后洗了发;”

“而皇后见民饥寒交迫,更亲自乞食于驿站上下。”

“皇后说:再见许就是在九幽冥曹,生死诀别之迹,总归要让幼弟吃上一顿饱饭······”

说完这番话,窦广国早已是泣不成声;

而听闻这番话,窦皇后也终是抑制不住情绪,毫不迟疑的冲上前,一把搂住失散多年的弟弟,姐弟俩抱头痛哭。

听闻皇后与弟弟团聚,天子恒也为之感慨不已,便派御史前往清河郡,打听舅哥窦长君的下落。

很显然,比起曾经‘托人找找’的代王姬嫔窦漪房,天子恒所能动用的力量无疑打了不知多少个档次。

没过多久,窦氏兄弟姐妹三人团聚长安,天子恒也难得没有吝啬,赏赐窦氏兄弟田地、宅院还有大笔金钱,让他们便此在长安住下。

得知此间时,薄太后也对儿媳的身世感到心疼不已,便也颁下一封懿旨,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、母亲为安成夫人;

安成侯爵虽然没有让窦建、窦广国兄弟二人承袭,但也还是在清河郡设立了窦氏墓园,封邑二百户;

这二百户人家,便是窦氏墓园的守灵人;租税所得,便是窦氏墓园的开支来源。

以上,便是太宗窦皇后、孝景窦太后,当今窦太皇太后与南皮侯窦建、章武侯窦广国团聚的整个过程。

有了这件刚过去没多少年的往事作为‘铺垫’,如今再多出个贾太后与兄弟团聚,似乎也就不是什么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了。

只是在最开始,朝野内外都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。

——那弩士黄破奴虽然孑然一身,无父无母、无亲无故,却也是能查到族谱、世系的良家子出身。

再加上其本身,就是重狙兵性质的黄弩士,在战场上狙杀几个匈奴贵族,甚至凭此得以封侯,也不是多么骇人听闻的事。

只是随着事件的推移,事态的发展方向,就开始变得有些不受控制饿了。

一开始,未央宫的天子胜对这个流言,抱得是‘我汉家不因言治罪’的态度。

这句话说出来,意思就是愚民百姓胡说八道,朕不计较,也计较不过来。

但短短几天之后,那即将得封为侯的弩士黄破奴,便得到了东宫太皇太后的接见!

虽然不是贾太后本人,而是太皇太后窦漪房,但也足以让长安街头巷尾的八卦党们,过了一把‘果然如此’的瘾。

尤其当朝窦太皇太后,就是先前那个‘先例’的当事人······

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